宜城市立足“三个四”引导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5-09-08
浏览次数:5919
今年5月以来,宜城市紧紧围绕“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主题,结合宜城实际,突出地域特色,立足“三个四”,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中国好声音,凝聚社会正能量。
搭建“四大平台”,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一是成立“晚晴故事”大讲堂讲好中国故事。由市委老干部局牵头,聘请10名离退休干部,成立了“晚晴故事”大讲堂,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网络、面向党支部、面向社区、面向家庭、面向青少年,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倡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讲好中国故事。各地各单位休干支部组织老干部开展征文、宣讲等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三是发动老年社团组织讲好中国故事。市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协会分别组建文艺表演队、巡回举办展览,讲好中国故事。四是依托各级关工委讲好中国故事。市关工委结合“百团千场”宣讲、“中华魂”读书、“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三大活动,讲好中国故事。
拓展“四大途径”,灵活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一是巡回宣讲。“晚晴故事”大讲堂坚持每月巡回各地各部门,举办一次讲好中国故事报告会。5月6日,全市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首场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行,“晚晴故事”大讲堂成员向安友以《缅怀·感恩·传承 深切怀念张自忠将军》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市委党校2015年春季3个干部主体班137名学员聆听了报告。二是演出节目。市老年大学艺术团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大型庆典等时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在寓美于乐的文艺演出中讲好中国故事。5月7日至6月4日,市老年大学连续利用5个周四下午时间,在紫盖山广场举行了“我参与、我快乐——宜城市老年大学2015学年文体展演赛”,全体学员表演的5场66个节目,向楚都人民弘扬了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赞美。三是举办展览。市老年书画协会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为契机,不定期地下农村、进社区、到学校,举办主题鲜明的书画展览,在弘扬宜城抗战文化中讲好中国故事。四是编著书籍。“晚晴故事”大讲堂成员吴德志、肖明忠等老干部,通过深入挖掘家乡红色资源和历史资料,纷纷著书立说,先后编著出版了《这片红土地》《鄂北红军征战纪实》《历代名人咏宜城》等书籍,为讲好宜城故事提供了重要史料。
突出“四大类型”,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一是讲好“宜城红色故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宜城是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为创建和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全市1.2万民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中被《宜城志》记录在册的烈士341名。市关工委注重利用各种“红色资源”,向青少年讲好“宜城红色故事”。3月30日,市关工委承办的“襄阳市万名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精神活动”启动仪式,襄阳市关工委、文明办和宜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实验小学2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二是讲好“宜城抗战故事”。抗日战争期间,宜城地处抗战前线,全市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应征入伍参加抗战,捐献物资全力支援抗战,有2.4万人在日军烧杀或飞机轰炸中死伤,1784人在抗日战场中阵亡;特别是作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的殉国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张自忠将军殉国75周年之际,“晚晴故事”大讲堂成员王孔庚、向安友等老干部们编著的《张自忠与宜城》《血战长山》《宜城牵动我心灵的一方热土》等书籍,以抗战丛书和连环画的形式出版,成为讲好“宜城抗战故事”的珍贵史料。三是讲好“宜城传统故事”。各地各单位休干支部突出地方发展成就、行业改革变化及个人奋斗历程,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了“亲自经历、亲身感受、亲眼所见”的主题宣讲活动,讲好“宜城传统故事”。市水务局休干支书郝铁方担任编辑汇编而成的《风雨水利路》,收录了14名老水利工作者的回忆录,成为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四是讲好“宜城发展故事”。各地各单位休干支部突出宜城特色和行业特点,组织开展“老干部之声·我看宜城这几年”征文活动,引导离退休干部通过文字的形式,侧面反映宜城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巨大成就,通过讲好“宜城发展故事”,唱响中国精神的正气歌、中国道路的进行曲、中国力量的交响乐。(朱可学 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