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发挥作用
杨昌林:一辈子的援藏坚守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4-12-18 浏览次数:9402
“武汉阿爸”:一辈子的援藏坚守
——记武汉大学退休教师杨昌林

    “一位78岁的退休老教师,一位有54年党龄的老党员,49年情系西藏,36年如一日关爱在汉藏族学生1万人次,用自己收入的1/3来从事这项事业……”一组数字记录了一位平凡老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援藏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武汉大学退休老师杨昌林。1965年,大学毕业的杨昌林主动申请赴西藏工作。1978年,因患高原性心脏病,杨昌林不得不回到内地,援藏工作一辈子的愿望似乎要落空了。但是很快,杨昌林找到了另一条援藏的途径——在武汉大学的家中建立起藏族学生的“武汉之家”,和妻子次仁德吉主动承担起关爱、帮助、引导藏族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坚守自己一辈子援藏的承诺。
   “西藏是我一辈子的牵挂,援藏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杨昌林说。作为一位老党员、老援藏、老教师,杨昌林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支援西藏,做一名永不退休的“武汉阿爸”。
慈父般关爱,营造万余藏族学生共同的“武汉之家”
    2008年初,冰雪灾害使南方交通大面积瘫痪。已回湘西老家的杨昌林急了,“肯定有很多孩子回不了西藏,必须回去看看!”为了信守对武汉的藏族学生“一起过年”的承诺,他硬是两天两夜没合眼,历经千难万险赶回武汉。从藏历年三十到初七,整整忙了八天,将滞留在武汉的藏族学生分批接到家里团年。
    “藏族孩子远离家乡和亲人,环境生疏,思乡心切。尤其是节日长假,他们留在学校更感孤独,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我们得去主动关心他们。”杨昌林说。
   华中师范大学藏族女生吉吉说,每次放寒假没法回西藏,同学们总会接到杨老师的电话,过年又接去他家吃团年饭,杨老师就像我们在武汉的父亲。
“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对藏族同胞情深似海。”西藏日喀则萨嘎县检察院检察长尼玛次仁说。1991年夏,在武汉司法学校学习的他肺部大出血,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杨老师和爱人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精心照顾,喂汤、擦洗身子,在家做好营养饭菜送到医院,还鼓励他积极治疗,帮助他奇迹般地痊愈。毕业回西藏后,尼玛次仁给杨昌林家写信:“一定要干出成绩来,给阿妈、阿爸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十名,到如今的五六百名,就读于武汉高校的藏族学生,生活上几乎都得到过杨昌林家的关爱。36年来,杨昌林家接待、帮助过的藏族学生已有万余人次,一茬又一茬的藏族学生到过这里,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用在了他们身上。
助力学生成才,为西藏建设输送“永久牌”人才
   杨昌林经常说,“西藏的发展和安定,需要全国人民的支持,更需要西藏本地人才,他们是‘永久牌’的。”为此,2007年,杨昌林专门撰写了《关于高校为西藏培养专门人才的几点建议》,建议各高校“因材施教”,采取定向、保送等措施招收研究生。在他看来,受到良好教育的西藏学生,一定会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已在中国人民银行阿里支行工作的南木珍说,1996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因基础差跟不上进度。杨老师夫妇便帮她转入中文专业。2000年毕业时,杨昌林夫妇又帮她找资料复习,求职报考中国人民银行阿里支行,并被顺利录取。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普努来自阿里,他记得听到自己入党后“阿爸”的兴奋,“他一下子从病床上起来,告诉我,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是为人民服务。”毕业后回到家乡正是普努的设想。“阿爸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做援藏工作,他的儿子至今仍扎根阿里,我怎么能不回去呢?”
   “我在西藏工作了13年,深切感受到西藏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当地人才。藏族的孩子上大学不容易,他们一旦接受了高等教育,回到西藏就是栋梁,一干就是一辈子。”杨昌林说。
忠诚于党,甘当藏族学生一辈子的辅导员
   除了生活上的关心关爱,作为一名老党员,杨昌林还特别关注藏族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引导他们追求进步。
   “德吉杯”足球赛、集体跳锅庄舞、文艺演出、介绍英语学习经验、举办藏族文化节……杨昌林依据西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让藏族学生们在活动中实现自己教育自己,并渗透爱国、爱集体、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民族团结等教育内容。
   藏族学生也从杨昌林身上感受到了温暖,找到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武汉大学藏族学生格桑多吉说:“杨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让远离家乡的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促进了我们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党的认同。”
   “自己优秀还不够,还要带动大家进步,把其他优秀同学带进党的队伍,壮大党的力量。”武汉大学藏族学生边久仁次说,因为他是老党员,杨昌林总叮嘱他积极向支部推荐思想进步的同学,能发展成党员的要尽力发展。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2004级、2006级有三名藏族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杨昌林就动员该校另一名在高中就入党的2005级藏族学生分别找三人谈心,给予启发和帮助。到毕业时,这三名藏族学生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1年3月,杨昌林正式受聘成为武汉大学学生辅导员,专门指导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更多的人看来,这只是一个迟来的仪式。36年来,杨昌林自觉地当起“辅导员”,让远离家乡的藏族学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党的温暖、祖国的温暖。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广网等集中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如今78岁的杨昌林仍然忙碌着,在武汉地区各高校之间奔走,为藏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作用,继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