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文化养老
倡导老干部“文化养老” 是助推社会“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4-09-17 浏览次数:21392
中共荆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李克英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据预测,从2001年至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加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至2020年)、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至2050年)、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至2100年)。其中,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成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在过去“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引发了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认为人口老龄化象征着人类社会的成熟,老年人是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潜在资源。老干部作为广大老年人中的先进代表,积极的老龄观在这支队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文化养老”的概念,首先在老干部中得以提出并践行。当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理解“文化养老”与“积极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老干部“文化养老”的引领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
    一、推行“文化养老”是实现社会“积极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1、“文化养老”与“积极老龄化”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共性。其一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一致。“文化养老”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适应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出来的,是相对于“物质养老”、“待遇养老”而言的一种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积极老龄化”是国际社会理论界积极应对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结晶,是过去“健康老龄化”观点的一次理论升华。二者同属于探索新形势下养老方式的新概念,都是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保障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在单纯关注物质层面向更多关注精神层面转变的转型期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对精神文化的呼唤,对更高层次养老方式的追求。其二两者的工作要求相同,都是新时代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以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号召老年群体以积极的态度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力所能及地作出积极贡献。其三两者的目标共一,都是让老年人最大限度地获得身心健康、精神富足的晚年生活,最终实现“老有所成”和“老有善终”。把“文化养老”与“积极老龄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老干部“文化养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仅有利于帮助社会老年群体树立正确的老年价值观,更有利于“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2、“文化养老”是积极养老的重要形式,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养老”倡导在保障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它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老有所学类,学习政策、了解时事、知晓新技术,做到知识更新与时代发展同步。二是老有所乐类,积极参加各类文体、休闲活动,时刻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三是老有所为类,适宜适度发挥余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要求在三个方面的基本支柱采取行动,那就是:健康•参与•保障。那么如何实现健康、参与和保障呢?我们不难看出,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核心的“文化养老”触及到了“积极老龄化”三大基本支柱的各个层面。广大老年群体可以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获得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通过广泛学习新知识,获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技能;通过利用自身特长发挥余热,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和社会服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文化养老”为实现“健康”、“参与”和“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从思想和精神上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和强劲的动力。
    二、倡导老干部“文化养老”是引领老年群体积极养老的有效形式和有力示范
    “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广大普通老年人因其层次、需求、思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文化养老”在这一庞大群体中全面推开,组织难度较大。而老干部作为老年人中的中坚和骨干,相对来说,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稳定的物质保障、丰富的养老资源、健全的服务组织,也有着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在这支队伍中先行先试开展“文化养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荆门市在老干部中大力倡导“文化养老”,通过“四大平台”建设,让老干部“有教、有学、有乐、有为”,为引领老年群体积极养老,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进行了有益探索。
    1、搭建“文化养老”教育平台,让老干部“老有所教”。将老年大学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接受再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管理、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全市各地高度重视,抢抓机遇,老年大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荆门市老年大学积极争创“省级示范老年大学”,将在原址进行整体改造;钟祥市已建成“省级示范老年大学”;京山、沙洋也相继拿出了规划,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各级老年大学进一步调整办学理念,将教育范围逐步向乡镇、社区和养老机构延伸,将教育资源率先向普通老年群体延伸。如荆门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中社会老年人占60%,并正在与部分基础较好的社区和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接洽,挂牌老年大学分校或教学点。钟祥市现已建成2所乡镇老年大学,学员中社会老年人达到了70%。覆盖城乡、网络干群的老年大学新格局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老干部和普通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实现了继续教育、回归社会的愿望。
    2、搭建“文化养老”学习平台,让老干部“老有所学”。老干部党支部作为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是组织老干部开展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荆门市大力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在全市推广建立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明确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机构。按照“够条件的单独建、不够条件的跨部门联合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设置,为老干部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依托老干部党支部,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身体较好的老干部,组织他们集中学习、参观考察;对体弱多病、异地居住的老干部及时通过送学上门、电话沟通传达重要精神,确保学习活动“一个都不少”。同时,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形势通报会,每年为每名老干部征订一份《当代老年》杂志,为每个老干部党支部征订一份《党员生活》和《学习参考》,让他们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关系民生重要政策、各级领导重要讲话、本地本单位重点工作部署等,确保老干部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3、搭建“文化养老”活动平台,让老干部“老有所乐”。自2005年以来,按照就近就便,整合资源的思路,在城区建立了6个“老干部活动点”,通过开展创建省、市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室)活动,不断完善设施配置,改善活动条件。为进一步扩大活动点覆盖范围,从今年开始,正式启动了城区老干部“10分钟活动圈”建设工程,真正做到“老干部住在四面八方,活动场所就建到八方四面”。不断完善的“文化养老”阵地,日益丰富的“文化养老”资源,为老干部愉悦身心、交流感情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坚持以情趣健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引导和帮助老干部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努力做到一年一项大型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全市老干部举办了“我看荆门三十年”征文暨演讲、荆门市首届老干部运动会、纪念干部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演艺大赛、“我的离(退)休生活”征文、老干部气排球大赛、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全社会营造了“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
    4、搭建“文化养老”贡献平台,让老干部“老有所为”。 深入推行“四轮驱动”模式,科学引导老干部在基层党建、农技推广、关心下一代、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打造“老有所为”品牌,为鼓励广大老年群体在暮色之年继续适宜适度奉献社会做出了表率。一是打造红色“CEO”品牌。选派精通党务工作的老干部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组织规程,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企业发展。二是壮大农技“120”品牌。以我市农业局退休干部陈再明为代表,将农业、林业、畜牧等农口部门力量进行整合,成立市直老干部科技兴农咨询组,义务为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三是筑牢关爱“防护墙”品牌。依托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一大批“五老”人员积极投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帮困助学、进监帮教、网吧义务监督等关爱活动中。四是培育社区“和事佬”品牌。注重利用社区资源优势,通过邀请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交通安全协管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社区治安巡逻员等,引导他们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奉献余热。
    实践证明,上述四项举措从创造条件倡导老干部“文化养老”入手,使老干部树立了积极的养老理念,享受到“文化养老”带来的精神滋养,为引领广大老年群体和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了有力示范。
    三、在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中发挥老干部“文化养老”辐射作用的路径探讨
“积极老龄化”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群体,但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牢固树立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经验的观念,将老干部“文化养老”的成果向更多的社会老年人延伸,辐射带动广大老年群体共同参与。结合荆门实际,我们认为当前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教育引导,壮大“文化养老”队伍。一是加强“文化养老”理念宣传。目前,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老干部重返主流社会,加入到“文化养老”队伍中来。但是,仍然有部分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由于放不下面子,思想有顾虑,不愿走进普通退休干部或老年群体,和他们一起沟通交流、学习活动。对这部分老同志,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参与“文化养老”,不断壮大老干部“文化养老”队伍。二是培养老干部“文化养老”骨干力量。将身体健康、有专业特长、热心“文化养老”事业、有时间精力的老干部组织起来,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在各类涉老协会、社区文化活动点担任组织者或牵头人。一方面,充分利用他们威望高、影响大,退休后与老年朋友联系更加紧密,接触社会面更广泛,倾听老百姓心声机会更多的优势,鼓励他们深入到普通老年人中做思想工作,帮助身边更多的社会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养老理念,充实“文化养老”队伍。另一方面,为他们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从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后顾无忧。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文化养老”机制。就荆门“文化养老”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主要以涉老团体为主。在这些涉老组织中既包括为老干部服务,也包括为普通老龄人口服务,涉及到的管理机构涵盖了老干部局、文体新局、民政局等多家单位,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经费、活动场地不能统筹使用,统一规划,不利于资源的互惠互享,更不利于“文化养老”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要积极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主动与涉老部门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召开各涉老组织归属管理机构联席会议,形成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人才互助、利益互惠的联动机制和管理模式。二是要探索统一归口管理机制。在涉老组织的管理上,树立大老龄工作理念,通过沟通联系机制最终向统一归口管理过渡,建立规范的经费和人才保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对上争取支持,对下组织活动,统筹、协调、高效推进“文化养老”,确保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3、加强平台建设,共享“文化养老”资源。老干部是老年人中的先进群体,但也是少数群体,要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更应该发挥老干部“文化养老”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开放的思维,让更多的社会老龄人口共享“文化养老”资源。一是完善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学有阵地、玩有项目。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着力打造基层老干部活动点和城区老干部10分钟活动圈,形成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的老干部活动网络,积极探索完善“四网一体”的“文化养老”新体系。同时,要解放思想,打破特权观念,将老干部“文化养老”资源逐步向社会老龄人口开放,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二是丰富活动载体,让老年人乐有舞台、干有平台。要继续组织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扩大群体覆盖范围,探索建立人才对接渠道,吸纳广大有兴趣、有特长的社会老年人参与,让他们与老干部一样,有更多展示风采和愉悦身心的舞台。继续深入推行“四轮驱动”模式,发挥老有所为品牌效应,进一步网络有意愿的社会老年人才,分类组成发挥作用团队,鼓励他们在各个领域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