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银发风采
《党员生活》杂志刊发文章《荆楚夕阳亦生辉》
发布人: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2-14 浏览次数:2166

1月25日出版的《党员生活》杂志第741期刊发文章《荆楚夕阳亦生辉》。文章通过宣介我省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受表彰对象先进事迹,生动展示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奋战在荆楚大地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力量的“银发风采”。

荆楚夕阳亦生辉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于2024年12月30日在北京举行,湖北省4个先进集体、12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作为参会代表,南漳县李庙镇机关退休党支部书记陈自会,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昌栋赴京参会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他们激动地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珍惜荣誉,继续为湖北的发展、家乡的建设发光发热。”

在湖北,许多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始终保持奋斗激情,在荆楚大地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服务社会、造福百姓,不断彰显“银发力量”。

一份尊重,点燃无限激情

红心向党,银龄添彩。为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湖北省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主动讲好湖北故事、传播湖北声音、展示湖北形象,成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

“这里原本叫黉巷,‘黉’是学校的意思。”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都府堤社区“红巷爷爷讲党史”第一课开讲,70岁的老党员邓广东为中华路小学师生讲党史。

在红巷,有一支由20名中华路街道各社区退休的老党员干部组成的“红巷爷爷”志愿服务队。他们常年身穿红马甲,扎根在红巷,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百姓话”讲述“百年史”,为全国300余家参学单位宣讲红巷里的党史180多场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武汉市“红巷爷爷”志愿服务队

在湖北大学,离退休老同志成立“老教授红旗说唱团”,将表演舞台当作思政讲台,把演出剧本变成思政课本,通过讲党史、唱红歌、诗朗诵等艺术形式面向大学生讲述革命传统故事。

荆州市退休干部郭景云持续20多年深入荆州市大中小学校义务宣讲延安精神500多场次,用言传身教将好家风传递给子孙后代,用红色故事将爱国主义的火种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大悟县退休干部陈义万为采集红色史料、发掘红色故事、展现红色历史东奔西走,整理红色文化笔记11本约13万多字,撰写红色文化宣讲报告26篇,出版《红日映照大悟山》等5本著作。他还积极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募集助学资金14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子1000余名。

数份关怀,激发千份余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湖北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始终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不断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人生新的华章。

在十堰市儿童福利院,太和医院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会同院“九九”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呵护祖国花朵 太和与爱同行”主题党日暨志愿服务活动,儿科、神经科、内科等离退休老专家志愿者开展“儿童康复治疗”培训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多年来,太和医院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好“九九” 老年志愿服务队,组织引导老党员、老干部常态化开展科普讲座、就医指导、社区帮扶等活动,1万多名患者、群众从中受益。

在南漳县李庙镇,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同志持续发挥余热,为乡村全面振兴献智出力。10多名老党员担任乡村“屋场长”,牵头化解小矛盾52件。独创的解纷工作法作为全国31个“枫桥式”基层治理工作法之一,入展浙江省枫桥经验陈列馆。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周昌栋退休十余年来始终奋战在桥梁建设一线,参与修建的两座长江大桥均荣获“鲁班奖”,主导完成的夷陵长江大桥更换全桥斜拉索开创全国行业先河,累计为国家节约1亿多元建设资金。

“有困难,到站里找苏姐”,这是鄂州市6000多名残疾群众的心声。鄂州市残联退休干部苏柳英建立“苏柳英工作站”,带领志愿者走遍全市25个乡镇、354个村,开展各类帮扶活动200多场,帮扶困难残疾群众2000余人。

广水市公安局退休交警王章国坚持开展普法和反诈宣传教育80多场,参加扶贫济困、捐资助学56人次,协助参与交通事故调解70多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0多起,受教育帮扶的学生和群众达5万多人次。

40多年的艺术生涯,湖北省文联表演艺术部原主任、省音乐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方石创作了千余首重磅音乐作品。退休十年来,他紧扣时代脉搏,肩扛社会责任,不断迈向创作新高地,这张湖北音乐界的“银发名片”在暮年仍然熠熠生辉。

十分真情,换得万分风采

近年来,湖北省委老干部局持续深化“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打造湖北省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宣讲团、老干部“手牵手”、“争创示范支部、争做合格党员、争当风范长者”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引领全省老同志在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彰显使命担当。

自费近30万元开办“爱心中转站”,是大冶市老干部张友才退休后开启的一场温暖村湾的爱心中转与传播。从最初的党群联络点到现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关爱“一老一小”,情牵“一枝一叶”,将爱播撒在乡村田野。

“我个人做的事是有限的,要发展广大志愿者,把‘爱心中转站’长期办下去!”张友才说。

爱心助学路,点亮学子梦。钟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原副大队长杨建成助学30年,走访500多个村,牵头组建“杨建成结对助学工作室”,吸纳150多位爱心人士参与捐资助学,累计资助200多名学生。

投身公益事业40余年,个人捐款捐物累计达50多万元,这是武穴市退休干部蔡秋容的爱心奉献。她组建爱心团队,创办志愿服务组织,带头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争取捐赠物资和资金近1000万元。

退休十五年来始终扎根偏远农村,这是农村“互助养老”先行者、恩施市退休干部张必斗的无悔选择。他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新模式,主持成立村级老年协会、乡老年服务中心,让白果乡2000多名留守老人过上“养老在乡村、享乐在家门”的幸福晚年生活。

十年支教路,大爱撒边疆。退休后的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师郑晓屏只身前往4000公里外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开启长达10年的义务支教生涯。她创办边疆支教助学网络平台,联合爱心人士发起“边疆内地民族汉族孩子手拉手”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湖北省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本色不改、初心不变,始终践行一生为民的铮铮誓言,用时间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忠诚担当的赞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