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文化养老
湖北省老年大学撒出来的“满天星”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7-04-10 浏览次数:20060

教室挤满了上学的老人  宋建春摄影 
  上世纪90年代,有部脍炙人口的情景喜剧叫《我爱我家》,剧中的傅明老人虽然从领导位置上退下,但仍有满腔热情去开展工作,可以说傅明就是那个时代退休老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渴望继续在社会上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继续做贡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亿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如何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日益重视,从去年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到今年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纲领的出台即可见一斑。尽管我国的老年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仍不乏一些优秀的教学单位,湖北省老年大学则是其中之一。
  湖北省老年大学主校区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系2013年1月由原湖北省老年人大学原湖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并组建,是省委组织部主管、省委老干部局主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经过几年用心经营,该校已成为老同志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场所,成为加强离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展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不仅如此,这里的学员在提高个人层次同时,也不忘用自身所长带动周边人群素质的提升,用湖北省老年大学副校长严红的话来说:“省老年大学的同志聚起来是一团火,撒出去是满天星。”
东湖边的“隐士高人”
  你见过早上6点半的武汉吗?对李秋堂来说,这是他一天的开始。每天早起后他习惯为自己和老伴做顿早饭,稍事休息后便骑着自行车开启“工作狂”模式。
  李秋堂在湖北省老年大学深造的过程中,还身兼湖北省书画联谊会副会长,并组织会员志愿服务东亭、北环等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每个月开展送文化艺术进社区的活动。因为交流频繁,李秋堂在组织文化活动方面的成熟经验引起东亭社区教育学校的关注,并邀请他担任社区教育学校的常务副校长,每周一和周五他都需要去社区学校主持工作。业余时间,李秋堂还爱好写写诗,唱唱京剧,写写剧本,都取得可观的成果。2017年,凭着对社会的诸多贡献,李秋堂荣获2016年度“武汉市文明市民”称号,这是群众给予他的荣誉。
  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充足的日程安排赋予了李秋堂一副健康的体魄以及充沛的精神,年近70的他精气神格外充足。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李秋堂,他的老伴打趣道:“你这退休了简直比没退还要忙。”
  在开展东亭社区教育学校工作的过程中,李秋堂参考了不少省老年大学的先进经验,并根据社区的特点进行了一定改良。最大的区别在于招生方面的要求,省老年大学主要是面向持有退休证的老人,而社区学校则没有这个要求,不论老少都能进校学习。同时,李秋堂还发现,每天孩子4点半放学,父母还未下班,无法顾全这段时间内孩子的学习和兴趣问题。于是,社区教育学校专门开设“4点半班”,让孩子放学后能有地方接触学业之外感兴趣的课程,这一课程颇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学校的教师队伍中还有两位省老年大学的学员,李秋堂说:“我们老年大学的学员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层次,更是为了能影响家庭,进而影响社区。”
  如今,在李秋堂的参与管理下,社区教育学校日渐规范,现设45个班级,1100多位学员。“一开始没人来上课,我们都要到处托人来学,现在我们这也是一座难求了。”说起“革命”成果,李秋堂非常欣慰。
  在省老年大学里,我们还遇上了另一位老人陈喜中,他是这所学校出了名的“老赖”——赖着不毕业。上世纪90年代他就来到这深造,一学就是20多年。为了让更多的社会老人能有入学的机会,老年大学规定学期为2年,学满2年就要毕业。为着这事,陈喜中别扭了好一阵,学校领导开导他说毕业后还是可以报名学习其他课程,他才放心。
  陈喜中开始深造后发现自己对书法情有独钟,他在隶书和草书两种字体上十分精通,这是两种风格上截然不同的字体,让人难免好奇个中因由。陈喜中解释到,他十分钟爱草书,觉得非常合自己狂放的性格,但他的老领导说担心自己练了草书后性格就更收不住了,于是建议他再练练隶书,好磨磨性子。
  “我想安排自己离休的生活,”陈喜中说他念老年大学还有另一个原因:“小时候,我看到爷爷老了就只在院子里呆着,那样的人生我觉得没有意义。”在陈喜中的影响下,他的老伴儿在武昌区老年大学也报了班,在那学习钢琴。
  何为隐士?不为仕途,亦不为钱财,所学所为仅为保持自身独立人格,追求思想与精神自由的人,谓之隐士。这些老人都是在退休后凭着个人意志来到老年大学,以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与家庭,既不为求官,更不为求财,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改变一个老人,就是改变一个城市,我们武汉被评为文明城市,其中老年教育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李秋堂说道。
保障学员精彩老年生活
  武汉是多湖之城,东湖正是这座城中璀璨的明珠,湖北省老年大学的主校区就立于此,毗邻省博物馆,背倚“夕阳红”公园,面朝天鹅湖湿地。总的来说,湖北省老年大学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搭建起老年人精神乐园。
  第一个方面是校园的硬件设施。湖北省老年大学占地4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校园同时具备学习、活动、培训、服务等功能。课程方面,学校设立了政策法规、科学保健、实用技能、文学美术、音乐、舞蹈6个大系,以此开设了23个专业,共271个班,并根据不同学科配备了相应的学习场地以及学习配件,让学员能够“拎包入学”。活动场所包括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舞厅、排练厅、棋牌室、网球场、健身房等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学员的课余休闲需求。服务场所有可容纳450人的礼堂、6间大小会议室、可容纳300人就餐的学员食堂和拥有28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为学员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教学成果转化率以及探索科技教学新模式。为了规范教学,湖北省老年大学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学制、统一教材,分层次设班、分对象施教、分专业展示的“三统三分”教学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在加强,比如建立教师信息库和教师储备库,并根据课程设置和招生规模的要求,与湖北部属、省属高等院校、艺术机构合作,拓宽师资来源。当前,学校已有授课教师110多人,储备教师40人,通过建立教师选聘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了常规的线下面对面教学外,省老年大学还在积极筹划在大学网站上开设远程教育课专栏。在制定、推广了2016年远程教学计划后,学校尝试组织了6期远程教学课,引起强烈反响。
  第三个方面是创新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学员生活的同时,也用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更多的人。省老年大学组织的交流活动大多是围绕学校的教学内容展开,比如举办书画交流展、各式体育竞赛、才艺表演等,并常于比赛中取得优胜。学校还坚持组织校艺术团开展“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监狱、进农村、进学校)活动,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在走出去的同时,学校还尤其注重“引进来”,接待中外考察团,相互交流老年教育、活动组织、综合管理等成功做法和经验。
  第四个方面是完善学校服务制度,立足以人为本。为此,湖北省老年大学建立了校领导带班、干部职工联系服务制度。即依照值班安排,每天由一名校领导带队在学员上课时间进行巡查,及时了解学员反映的各类问题,比如校园内的人工服务、保洁、安保等工作是否满意,硬件设施是否合用等。同时,要求教学管理处的干部职工每人定点联系一部分班级,深入课堂、深入活动、深入学员,架起学员与校方沟通的桥梁。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仍需落到实处
  近年来,湖北省老干部工作顺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以老年大学建设为切入点,主动融入老龄事业,立足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教育引导,为离退休干部和社会退休老人努力构建了精神家园,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引领了中部地区的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全省现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2300多所,在校学员32万多人次,其中已有34所老年大学被评为省级示范老年大学,15所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统计显示,全国老年大学的平均入学率为3.5%,湖北省这一数据为5%,小范围领先,但仍需长远发展。
  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还面临哪些难题?湖北省老年大学负责同志表示,首先是国家以及地方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明确具体负责部门。要鼓励社会机构兴建老年教育学校,做到原地消化,分担省、市级老年教育学校的压力。据湖北省老年大学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群众对老年教育颇为重视,但没有匹配巨大需求的学校数量,以至于湖北省老年大学的供给压力很大,仅今年就有近3000名老人没能报上名。
  其次是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保障。由于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刚起步,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还未完善,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编制问题,老年大学的老师是不能评职称,多少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对社会上的优质师资的吸引力。
  最后还是回到资金问题,这可以说是每家老年大学都会遇到的问题。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老年大学的建设,给予省老年大学日常维护经费财政保障,为了降低老年学员的经济压力,湖北省老年大学在学费上十分优惠,比如书法班一年的学费仅100元。同时,为了吸引优秀教师入驻,省老年大学给教师的工资较同市其他老年学校要高,正高副高级讲师除了每节课200元还会给教学津贴。进的少出的多,省老年大学的经营成本压力可见一斑,但长此入不敷出终究会影响学校的后续发展。(光明日报记者华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