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詹黎明
我叫詹黎明,是谷城县委老干部局的一名工作人员。19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了老干部工作者的光荣和自豪。我对做好老干部工作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带着深厚感情干事业,是我对老干部工作的理解,也是我的心声
在有些人眼里,老干部工作是伺候人的活,无权无钱没奔头,甚至有经商的同学说:“詹黎明,你整天和一帮老人打交道,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副科,值得吗?”
为老干部服务是荣幸事。这是我从事老干部工作19年发自内心的最大感受。从那时到现在,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我也从一个不到30岁的小青年变成了年近50岁的中年人。变的只有年龄,不变的是为老情怀。我当过兵,对革命前辈怀有美好的感情。没有老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辛勤工作,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从事老干部工作,我心里经常想的就是一个“情”字。我把他们当作我的亲人、我的长辈,把为他们贴心服务看作是自己分内的事。工作中,我以平和的心态,怀着对老干部工作无比崇尚、无比热爱,对老干部无比敬仰的心情,带着孝心、爱心、耐心,满怀热情亲情服务,努力把工作做得不平凡。
老干部遗属蔡惠芬年近9旬,半身不遂,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症,有时候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认识。19年来,我每年都要看望她好几次。2016年春节前夕,我再次陪县领导去看望她时,还没等别人介绍,她就抢着说,这是老干部局的小詹,我认识。县领导当时就说,县委老干部局工作做得细做得实,也做得好。
这是老干部和县领导为我和老干部局点赞呀。听到这话,我深感为老同志服务无尚光荣,同时更意识到责任重大。面对老干部亲人般的信任,我只能用勤奋的工作、最好的服务回馈,让老同志们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去年腊月二十早上,我不顾自己身患感冒,去看望县砖瓦厂离休干部熊宗钊。熊老身患结肠癌晚期,当天外出看病,出门时没带手机。由于不知道老人家什么时候回来,我和社区的同志一直在他家门口等着。在刺骨的寒风中,我们一直到中午12点多,才等到熊老回来。老人家见了我,一把把我拉到屋里,要开电热器为我暖身子、留我吃饭,被我婉拒。从熊老家出来,我马上赶到诊所打点滴,因为下午还有慰问任务。虽然感冒加重了,但我觉得值,因为我把党和人民的关怀及时传达给了老干部。
二、做老干部工作,如果仅有热情和自觉,而没有相应的能力,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
老干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多年来,我坚持把中央、省委的最新精神、常用政策摘抄下来,把工作体会记录下来。走访中,多聊、多问、多记,掌握了大部分老干部的基本履历、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使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为老同志服务。
随着工作的需要,我还自学了老年人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并把所学的东西用到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化解老干部生活、思想、情绪上的一些矛盾。老干部林明德由于家庭因素和对政策不理解等原因,和子女有了点小的摩擦,有段时间牢骚怪话较多,经常闹情绪。在他生日那天,我赶到他家,和他的子女交心谈心,宣传政策,耐心开导,不仅为其解开了思想疙瘩,还帮助协调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现在,林老主动配合老干部局做正面工作。近年来,我接待并处理老干部来信来访200多人次,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100余起,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60余件,上门走访老干部1000多人次。谷城连续多年没有老干部集体访、越级访,老干部局多次被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面对老干部工作的转型发展,我向局主要领导建议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能力在一线提升、典型在一线培养、创新在一线体现。每年针对老干部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及老干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我带着专班深入调研。这些年来,撰写调研文章和工作信息500多篇。其中,有7篇休干支部经验材料在《中国老年报》“红旗支部行”刊发,《浅谈发挥老年社团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获中组部老干部局征文二等奖和全省老干部工作部门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针对“双高期”老干部亲情化服务、个性化保障、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我提出了以“送政策、送学习、送温暖、送健康”为主的“四送”亲情化服务的建议。比如,发放“亲情服务卡”,与县医院、县中医院协调,设立老干部门诊室,开设老干部病区,实行“一站式服务”等。这些举措深受老同志的欢迎。“亲情走访”活动已成为贴心为老干部服务的品牌。
结合老干部工作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新要求,我们创新活动载体,多角度、全方位挖掘“风范长者”代表,相继推出了“全国优秀老区工作者”周明璧、“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熊子勋等一批影响较大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引导、凝聚广大老干部发挥正能量。建立了老干部政策宣传员队伍,组织老干部在网上发声,为县委、县政府点赞,加强舆论引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释放老干部的正能量。组织开展“看家乡·谈变化”“我为谷城发展献一策”等活动,退休干部邱先国撰写的《关于加快开发谷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三、老干部工作者要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工作中,我向老干部、老同志和全局的同事们郑重承诺:“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
19年来,我先后从事宣教、办公室、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外,我既要做好挂靠在老干部局的6个涉老机构的综合协调工作,又要参与具体服务事宜,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纪念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30周年活动从年初就拉开了帷幕,6月份喜迎十八大活动全面铺开,7月莫河社区拆迁包保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离休干部医保统筹提标开展联合调研,8月到对口帮扶支援赵湾乡金盆岭村抗洪救灾,9月孩子高考差几分掉档。整个夏天,我几乎没休息过,晚上也要加班工作。妻子下岗在老家做点小生意,孩子因缺乏指导导致填报的高考志愿落榜。妻子埋怨我道:“孩子高考时不关心就算了,孩子填报志愿关键时刻你也无暇顾及,你到底在忙啥?!”面对妻子的抱怨,我也很愧疚,但分身无术。这一年,我再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获“全省孝亲敬老之星”称号。儿子挺懂事,发来信息还为我点赞。
生命中也许会有很多的遗憾,但我不能做一个不称职的老干部工作者。
今年2月2号,正月初六,上班的前一天。外地来的战友在我家做客。20多年没见面,我们几个人围坐一起,愉快地交流着部队的酸甜苦辣。上午11点多,突然接到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说:“石花镇医院离休干部宋超同志逝世,需提前到县殡仪馆联系有关事项。”
铃声就是命令,工作就是一切。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起身向战友们解释事情的原因,嘱托妻子代我把战友照顾好,就急忙赶往殡仪馆。
我把相关工作准备好后半个多小时,宋老的家属才把他的遗体运送到殡仪馆。治丧期间,我始终守在那里,一直到把所有的事情都办理妥当。在宋老亲属一遍遍的感谢声中离开殡仪馆的时候,已经是3天之后了。战友们都已经返回各自工作岗位。
毕竟是在同一战壕里摸爬滚打过、一起搅过勺子把的战友,他们对我的工作非常理解,不但没有埋怨,还尽量为我考虑。他们怕耽误我的工作,临走时,连电话都没给我打,直到返家之后,才给我报了平安。不管战友们如何想、如何考虑,我因没有好好招待战友的愧疚,将是心中的一个痛。看来,这份愧疚只有以后才能弥补了。
在老干部局工作19年来,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个节假日、有多少次,我在殡仪馆送老干部最后一程。
正月十五,我又在同一地方为另一个老干部送别。有人问我,大年大节的,到那个地方总是不太好吧?我笑着对别人解释,生老病死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对我们老干部工作者来说,老干部是我们至亲的亲人,送他们最后一程,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晚辈应尽的义务。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回顾19年的工作历程,我有10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三次荣立三等功。我不禁自豪地说:“我无悔我的选择!因为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需要付出、需要奉献的重要工作,也是值得付出、值得奉献的光荣事业。”
面对过去的荣誉,面对组织的关心、老干部的信任,我只能再次对自己说,不忘初心,真情服务,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责任担当,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是我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