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重要新闻
省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一年书写水乡巨变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6-12-23 浏览次数:5116
     硬化的乡村公路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路灯整整齐齐,树木郁郁葱葱,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垃圾处理站应有尽有……
   一年前,仙桃市剅河镇中洲村的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家乡今天的样子,而这一切从湖北省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迅速发生了变化。
基层党建基础设施“两手抓”
  中洲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235户,共1084人,村民人均纯收入每亩不足800元,因病致贫人员逐年增多,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村中老弱病残者生活艰辛,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如何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湖北省委老干部局驻中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世华认为,对于中洲村而言,驻村工作队只是外力。唯有建立一个具备战斗力的党支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才能激发内在热情,早日实现精准脱贫。
  “要让村干部抬得起头、说得上话,担当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杨世华介绍,工作队把与村干部交心谈心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宣传政策,围绕村情、民情集中协商,重新唤醒了老党员们的工作激情。
  同时,工作队还对中洲村的道路、沟渠、涵闸等基础设施情况进行详细摸底,研究制定了《中洲村五年发展规划》,着力从环境、设施等多方面改善村容村貌。仅仅一年,就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涵闸新建、环境改造等7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如今,村里路修好了,路灯亮了,晚上出来散步的村民也多了起来,村内大街上,孩子们跑来跑去嬉笑玩耍,大家还自发组织跳起了广场舞,村里老人们逢人便说:“如今村里真的跟城里一样了!”
聚焦精准帮扶巧“拔穷根”
  今年55岁的赵中年是中洲村的贫困户,妻子是个哑巴,常年瘫痪在床;家中也无子女,妻子的日常起居全靠他独自承担,两人均无劳动能力,容身的老房子也摇摇欲坠。
  2015年10月工作队入驻中洲村后,通过走访核实,将赵中年等8户全部纳入低保,确保2020年人均收入不低于3800元,对大病致贫的贫困户,按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工作队还为赵中年筹集了五万元帮助其修建新房。
  外墙贴了瓷砖,屋顶盖着瓷瓦,屋内安置的是崭新的桌椅和家具,如今站在新房前,赵中年告诉记者,2016年最大的喜事就是拆了危旧房,建成了新房。
  “如今新房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真的很幸福。”赵中年高兴地说,终于不用再看着那开裂的墙体发愁了。
  工作队在中洲村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将本村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群众家庭优先考虑为一般性工种,工资参照市价,尽量弥补他们生产性收入的不足,缓解日常生活困难。
    截止目前,中洲村23户贫困户人均收入均超出3800元/年的贫困标准,经党员大会和群众评议通过,待上报审核后将全部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列。
培育主导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中洲村产业基础不稳,农民致富门路少,如何培育和兴办脱贫致富产业?这个问题萦绕在工作队的心头。通过多次研讨和走访,工作队一致通过将杭白菊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试点。
   工作队为鼓励产业发展,以每亩500元集中土地20亩,分配给8户农民,正式成立了仙桃市杭杭农业合作社,种植杭白菊,建立了示范基地。
   今年7月,尽管杭白菊种植受强降雨影响减产较大,但11月进入花期后,每亩杭白菊种植收入仍超过3500元,受灾社员们在工作队带领下还有效展开生产自救工作。
   “以前种棉花、玉米、水稻,都不赚钱,价格是一年比一年低。如今种了杭白菊,虽然遭了水灾,半亩地就能收入2800元,乡亲们都羡慕着呢。”今年63岁的村民朱志海是合作社的社员之一,半年前他曾在广东打工,如今回到家乡,一心投入到杭白菊的种植中。
   除了引导农户种植,工作队还积极联系仙桃市生康科技有限公司,与杭白菊种植户签订订单合同,解决杭白菊的销路问题。农民想种植就提供无偿指导,并有专业人员进行菊花种植技术、种植资料的现场培训。
   “我们还积极争取外援完成国土整治项目,力争2017年将中洲村周边土地纳入计划、实施整理!”杨世华对中洲村的未来充满信心。(荆楚网讯 记者王振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