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风中一杆旗
发布人:宋建春
发布时间:2016-11-04
浏览次数:5630
(湖北省委老干部局 蒋轶川)
大家好! 我叫蒋轶川,来自省委老干局办公室,我演讲的题目是《烈烈风中一杆旗》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首诗的作者是习近平,1990年7月15日,当他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的文章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感情真挚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在习近平同志心里,焦裕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巍巍矗立。他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生是死的永恒,死是生的凝聚,生命短暂,也要绽放出炽热的火花”。共产党员焦裕禄,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对党的承诺,他以党章为镜,从外到内照出自己的精气神,照出合格党员的“标准像”。说起合格党员,我脑海里不免又浮现出另外一位伟岸的形象——沈因洛。
潇潇清明雨,郁郁石门峰,走在1304号纪念碑前,这里没有花圈、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墓地,只有邮票见方的三个小字——沈因洛,这是一名老八路留下的最后“痕迹”。松柏茵茵,杨柳依依,微风在呜咽诉说着沈因洛传奇的一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和平年代,苏联援建项目终止,专家撤离,武钢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又是他——沈因洛,勇敢地挑起了武钢崛起的重担。没日没夜,不要命的拼,这个铁打的汉子两次累倒在平炉旁。当工友扶起他,强迫他去休息时,他说:“只要我在,炉子就不能让它熄火,轧钢就不能让他停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带领一群打不垮、压不垮的铁汉子们,开启了武钢的“黄金时代”。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捐献遗体,是以无用之躯,让更多的生者看到希望,让生命散发出最后一道光芒。2015年12月,沈因洛在病床前,郑重地写下心愿:捐献遗体。2016年2月20日,沈因洛突发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离世。当载着遗体的红十字会灵车渐渐远去,亲人们泪流满面。呼喊着“老沈啊,一路走好。” “爸爸呀,我们会想你的。”
苍天含泪,大地不语,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唤,却再也唤不回沈因洛那高大的形象。他留下一件穿了40多年的旧皮夹克,胸口、袖口都已经磨破,临终前还穿在身上。如此抠门的沈因洛,捐款收据就有106张,仅离休后捐款就有14多万元。可他生前连一双像样的布鞋,都舍不得买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如他在日记本扉页摘录的诗句,他就是一盏明灯,用那无怨无悔的践行,释放出最耀眼的光彩,立下了最动人的形象。
沈老的事迹让我学有榜样,学有方向。“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如醍醐灌顶一般,驱散了我曾经的迷茫。那时,我常常困惑于我的本职工作——会计职业。因为,它没有文人骚客豪放高歌的五彩诗篇,没有竞技场上的摇旗呐喊,更没有革命英雄血染的风采。有的是那贴不完的票据,做不完的帐;有的是那加班加点的忙碌。还有人说,你们会计人特死板,小心眼,一分一厘都斤斤计较,机械的就像时钟的钟摆,怎么也让人想不明白。我也常常问自己,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
恰逢“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一场及时雨,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的四个大字更是让我沉心静气,蓄势待发。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就是必须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境界。从此我坚定信念,端正态度。用自己的双手,把一张张支票,一摞摞数据,变成了一册册凭证,一本本账簿,一份份会计报表,简单的数字变成了跳动的会计音符,谱写出悦耳动听的财务工作交响曲。从此,我的视野开阔了,内心平静了,我也更加热爱这份平凡的工作了。
经过“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抽丝剥茧,我读懂了焦裕禄、沈因洛‘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就是一支蜡炬、一根火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至烬;他们的精神、品格和风范,就是一杆旗帜,在烈烈风中迎风飘扬,激励着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追随他们脚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